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4日 09:31
信息来源:山东省供销社
浏览次数:
菏泽是农业大市,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投资方式的变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亟待解决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郓城县张营供销社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大田作物托管服务,并于2013年4月建立了全市第一个为农服务中心,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几年来,全市供销社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开展以土地托管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规模化服务的成功做法,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得到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和支持。2019年,市政府还将全市供销社系统新建30处为农服务中心列为10大民生实事之一,为推进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先后在79个涉农乡镇布局建设了为农服务中心,搭建起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
2020年开始,全市供销社系统围绕为农服务中心存在的设备设施闲置、服务功能不强、运行效益不佳等问题,以财政支持的为农服务中心为重点,不断加强为农服务中心规范管理,理清产权关系,核实资产状况,增强服务能力,完善运营机制,全面推进为农服务中心规范提升,不断完善3-5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
一、工作典型
全市供销社系统在推进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运营过程中,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各服务中心负责人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极强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先行先试,开拓创新,为系统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运营工作竖起了一面面旗帜。
鄄城闫什为农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见真章
鄄城县闫什为农服务中心位于鄄城县闫什镇魏杨庄村,于2016年建成,总投资600余万元,其中供销社持股33%。中心占地面积17亩,内含粮库1100平方米、配肥车间240平方米、农民培训中心240平方米。中心自建成运营以来,始终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农资供应、农机服务、统防统治、粮食烘储、农民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
2020年,鄄城县闫什为农服务中心与山东鲁供黄河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了鄄城县种田大户联盟和农机作业服务大队,旨在通过联合合作,实施规模托管服务。中心依托自有机械设备,为联盟内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农机作业和粮食烘储等服务,实现每亩增产80斤以上。通过为农服务中心提供的托管服务,可为农民每亩增收节支240余元。
目前,鄄城县闫什为农服务中心自有农业机械38台套,整合社会机械126台套,全年实施农机服务面积达43400亩;年烘干小麦、玉米8000余吨,利润可达120余万元。中心现流转土地3500亩,其中包含两个300亩以上的实验田,为农机、农技的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确保服务能力,中心还积极吸收社会能人24名,安排就业64人。
巨野大谢集为农服务中心:特色经营助发展
巨野县大谢集为农服务中心位于巨野县大谢集镇驻地,于2015年建成。中心占地面积15亩,建有农资仓库10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车间900平方米、1500吨库容的恒温库两座。中心现有可日处理10吨辣椒的烘干设备1套,智能配肥机1台套,小麦收获机、玉米收获机等大型农业机械14台套。具备智能配肥、农资直供、秸秆回收和农产品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等服务功能。截止到2020年底,中心总资产达450余万元,吸纳社员300余户。
近年来,大谢集为农服务中心积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提高治理能力和运营质量上下功夫。一是引进社会资本参股,优化股权结构。中心注册资金100万元,由巨野县供销社农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大谢集供销社有限公司及巨野县谢农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三方共同出资,持股比例分别为28%、12%、60%。二是健全建立良好的内部积累和风险保障机制。财政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约定固定回报,在明晰产权、“保障低回报,让渡高收益”的基础上,实现为农服务中心的健康持续发展。三是推进社有企业内外产权联结和业务联合。服务中心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包括巨野县谢农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谢集农资供应专业合作社、巨野县永昌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东苑小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永昌农机专业合作社。
中心围绕转型升级、科技兴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核心使命,积极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一是实行土地托管。中心在自有农用机械的基础上,积极整合社会机械,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在服务过程中,中心对托管土地实行“六统一”服务,并对农户实行服务优惠政策。目前,服务中心实施土地托管面积达到30000亩,土地流转面积700亩,发展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1200亩。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巨野县大谢集镇出产大蒜和辣椒,为解决存储问题,中心建设了两座恒温库,年购销大蒜30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利润60余万元;中心还新增了日加工量7吨的辣椒烘干生产线一套,每年可烘干辣椒150余吨,实现利润10万元。三是推广绿色农业。中心利用自身农资购销网络,在做到传统农资品种多、质量好、价格廉的同时,引进有机肥、水溶肥等农资新品种,推广测土化验、配方施肥技术,有效降低化肥投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2020年,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不利形势下,中心仍实现化肥购销7000余吨,农药3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800万元,利润90万元。
郓城唐庙为农服务中心:秸秆回收多受益
郓城县唐庙为农服务中心位于郓城县唐庙镇李桥村,于2020年建成,总投资580万元,供销社持股100%。中心占地20亩,建有总容量4500吨的粮食标准周转仓库1200平方米,农机仓库200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840平方米(使用面积1600平方米)和农资标准仓1000平方米。中心还配备有粮食烘干塔2座,日烘干粮食250吨,整合社会资源大型农业机械10台套,无人植保飞机7架。具备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粮食烘储、秸秆回收、农民培训和综合服务等多项服务功能。
目前,唐庙为农服务中心已建立较为成熟的组织架构及运营体系。一是中心已完成一大厅、三部门的组织架构建设,即为农服务综合服务大厅,以及粮食部、农资部、土地托管部。二是中心粮食部已与中储粮相关业务部门对接,就高质量粮食销售达成长期合作。同时,中心粮食烘干、储存、销售等业务已开始正常运营并持续盈利,精粮袋装出售业务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农资部与鲁供农服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唐庙镇、南赵楼镇、黄安镇、武安镇为推广试点,依托基层供销社体系、村委系统等渠道,现已建立农资服务点10处,为种植大户提供农资供应500余吨,累计服务耕地面积10000余亩。土地托管部现已与农户签订土地全托管合同600余亩,初步形成了稳定托管模式。三是中心还积极与周边行政村的村两委对接,成功入驻45个自然村微信群,通过网络为农民提供优质农资供应、农业技术咨询和农机作业咨询等服务。
2021年,唐庙为农服务中心本着为三农服务、替政府分忧的宗旨,在麦收之际增加了秸秆回收服务。中心整合了周边10台秸秆搂草机、8台秸秆打捆机、3台秸秆装车叉车、30余辆秸秆运输车和40余亩空闲场地,为10余个行政村的13000余亩土地提供秸秆回收服务,当年回收小麦秸秆10000余吨。同时,中心还多方筹措资金60余万元,新添秸秆加工、柔丝和除尘打包设备,把回收的秸秆加工成牛、羊饲料,销往梁山和宁夏、四川等地;还有一部分质量要求达不到饲料深加工标准的,中心又积极与水发集团和生物质电厂对接,达成合作协议,回收的秸秆得到了充分利用。秸秆回收业务,不仅增加了农户和中心的收入,还达到了秸秆禁烧的目的,防止了病虫害滋生,真正实现了多方受益。
牡丹区李村为农服务中心:减灾保收勇担当
牡丹区李村为农服务中心位于牡丹区李村镇梨园村,于2018年建成,总投资300万元,供销社持股100%。中心占地15亩,建有行政服务大厅760平方米,农机服务大厅760平方米和粮食仓储中心1000平方米,购置了粮食烘干塔及测土配肥设备。中心还配备有农业专家5名,机播手30名,各类机械设备50台套(其中整合社会机械40台套),发展农户会员2000人,服务土地面积5万亩。服务功能涵盖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粮食烘储、统防统治、农机服务等。
今年以来,牡丹区李村为农服务中心认真抓好规范提升,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服务水平得进一步到提升。中心利用供销社农资、农技服务方面的优势,通过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粮食收储等环节服务,托管农户土地12000亩。同时,中心还组建了飞防作业服务队,利用无人机、大型喷药拖拉机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目前共开展小麦、玉米飞防作业10000余亩。中心还利用自有种植基地为省农科院加工小麦良种1000吨,为济南豆腐厂和食品厂加工大豆10万吨。
今年9月份以来,由于持续强降雨,抢收回来的秋粮含水量大,极易发生发芽和霉变情况,如何及时晾晒、确保秋粮安全入仓成为摆在许多种植户面前的一道“大难题”。为助农解决秋粮晾晒难题,最大限度降低渍涝损失,李村为农服务中心及时响应,迅速行动,保持烘干塔不间断运行,日烘干玉米200吨,秋收时节总计烘干玉米6000余吨;同时将所有空闲场地全部腾空用于粮食晾晒,力保进入中心的粮食干燥新鲜,不焐粮、不坏粮,全力做好秋粮干燥收尾工作,为安全储粮奠定基础。
鄄城临卜为农服务中心:不忘初心为三农
鄄城县临卜为农服务中心位于临濮镇沿黄路西段路南,于2018年建成,总投资309.16万元,供销社持股100%。中心占地面积23亩,建有生产车间1600平方米,仓库面积3000平方米,综合服务大厅225平方米,晾晒场地10060平方米。设有综合服务大厅、粮食烘干车间、粮食储存库、农产品展销厅、农资直供展厅和农民大讲堂。中心还有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深翻耕地机等各类农业机械17台套,实施土地托管面积达3485亩。
中心运营以来,积极与当地粮食经销商对接合作,共同开展粮食购销业务,并制定了收购、储存、调运、出货的一体化管理规范。截至目前,中心共购销小麦2150余吨、玉米2250余吨、玉米棒2565余吨,实现利润81.9万元。中心粮食购销业务的开展,大大缩短了当地农户卖粮的时间,特别是对于在外务工或者没有劳动力的的农户,粮食成熟收获后可以立马变现,省去了晾晒收储的烦恼。同时,中心与各大面粉厂,饲料厂,淀粉厂都有对接,收购的玉米小麦可以直供厂家。今年,为提高粮食质量,打造过硬品牌,中心专门购入了玉米色选机一台,收购的玉米粒经过色选机过筛后,霉变率大大降低,销路更广、价值更高。
中心负责人庞震是一名年轻的85后小伙,有想法、讲诚信、懂经营,2020年,鄄城县临卜为农服务中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营收634万元,且业务量持续增长,单粮食购销一项就占当地市场份额50%以上。2012年毕业后,他没有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留在城市,而是回到了农村老家,并加入了供销社,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借助供销合作社的平台,干起了为农服务事业。同时,他还联系到自己的两名同学、朋友,共同加入供销社队伍。今年秋收时节,正赶上阴雨天气,为保证中心粮食安全,三人吃住都在中心,有时还需要通宵守夜,但他们从不言苦,而是把为农服务当做毕生的事业来坚守,在干事创业中实现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落实了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
二、经验做法
为农服务中心是供销社在开展农业规模化服务过程中探索建立的新的平台,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大力推进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放大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加快形成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真正使系统为农服务中心成为综合性、规范性的为农服务平台,承担起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一)争取支持,谋求发展。近年来,市供销社在大力推进系统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的过程中,先后总结推广了郓城张营、随官屯,鄄城闫什、红船,巨野大义等为农服务中心典型经验,为各级党委政府召开的农口会议提供观摩现场、为上级社领导调研考察提供基层素材,并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重视和支持。一是政策支持。2016年,市委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菏发〔2016〕3号),要求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今年5月,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供销社系统土地托管服务,市政府办公室制定了《关于支持供销合作社深化土地托管服务增强为农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菏政办字〔2021〕16号),结合实际,分别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单位)支持供销合作社深化土地托管服务、建设为农服务中心的保障措施。二是资金支持。2015年以来,市供销社申请省以上财政扶持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资金共计8400万元,分别分批用于全市供销社系统50个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三是土地保障。主动对接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为系统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协调申请用地指标,充分考虑因地制宜、资源最优原则,以乡镇(街道)现有资源为主,以国有土地划拨、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改造、经营主体租用和整合等土地供应模式为辅,合理规划建设符合当地产业特色的为农服务中心。
(二)合理布局,推进建设。为打造区域土地托管服务圈,构建起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各县区供销社立足立足服务乡村振兴,超前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在辖区涉农乡镇建设完善为农服务中心,构建“以点带面、以线带片、以片带全”的新格局。一是深挖特色,“一点一方案”。根据当地实际农业生产需求,因情施策,因势利导,突出主业,专项定制服务功能,确保建成的为农服务中心发挥实效。二是集聚功能,服务零距离。结合村民实际需求,围绕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储、加、销”等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为农民提供农资直供、测土配肥、病虫防治、农机作业等一条龙服务。三是联合发展,形成服务网络。指导服务中心加快同业整合和内外联合,通过企业间的产权、资本和业务联结,打造和培育辐射带动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助推系统其他服务企业健康发展,联合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
(三)规范管理,完善机制。各服务中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明晰产权关系、理顺组织体制和经营机制为重点,加速构筑起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营模式。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大胆改革创新,大胆推陈出新,积极拓展新业务。二是完善服务功能。健全完善中心为农服务功能,把为农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提升农资农技服务水平,开展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多种服务,积极联农带农;提高农产品产销对接能力,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三是优化治理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股权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规范化的经济实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