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14:30
信息来源:山东省供销社
浏览次数:
高唐县琉璃寺供销社坐标农业服务公司是由高唐县供销社控股的农业服务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农资供应服务、农机服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全县下设农资服务网点168个,每年农资供应1.5万余吨。目前重点通过设置“土地托管服务站”,服务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工作,全程托管3.4万余亩,环节托管15万余亩。
一、立足优势,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一)组建为农服务中心。围绕破解当地“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2016年,高唐县供销社按照上级社的工作要求,由县供销社控股51%成立高唐县坐标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在琉璃寺供销社组建为农服务中心,注册资金200万,占地20亩。中心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建设粮食周转库1000平方米,农机库800平方米,智能配肥站2300平方米,晾晒场2000平方米。自有农机30余台套,整合社会农机80余台套。2023年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7万亩次。
(二)打造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公司坚持不断优化网点布局,在全县11个镇街办事处共设服务网点168个,建成农资配送三级网络体系,保障农资供应网络畅通。公司坚持选择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等有实力、有保障的知名农资企业合作,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控制经营风险,推广高质、高效的农资产品,可实现每亩节本增效170元。公司根据市场、气候等形势,提前做好采购、调入及销售预案,能够提前储备各类化肥2万余吨,以满足全县农业生产的各种农资需求。
(三)建设“土地托管服务站”。2018年,为探索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公司在各村设置“土地托管服务站”,并招募村里的种植大户、农机大户、村干部和农村明白人作为站长,利用他们在农业种植方面的经验、人脉方面的号召力,对土地托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琉璃寺镇的60个行政村设立了45个“土地托管服务站”和站长。在具体工作中,每个服务站配置300亩土地和一组工作人员、一套设备。具体建设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设在村委会,由村支书担任站长;另一种是设在农资经营实体,由熟悉本村土地状况的农资经营个体户担任站长。站长可直接向村民或对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合同。
二、党建引领、“双社”共建,农业规模化服务助农增收增产
(一)争取政策支持。县供销社积极协调并争取县政府出台了《高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唐县村级土地托管服务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高政办字〔2020〕19号),通过建设“土地托管服务站”,延伸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触角,拓展托管服务面积,为确保土地托管服务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积极争取政府购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2023、2024年共承接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面积7.84万亩,资金619万元。
(二)宣讲推广服务模式。按照县政府的工作要求,2020年以来,为全县11个镇街办事处、乡镇,涉及500多个村庄及村干部开展了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系列宣讲活动,通过组织乡镇干部、村“两委”、农民代表现场观摩,以及入村入户宣传和农技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土地托管工作意义和案例成效,并帮助农户算清收益账,打消疑虑,引导群众主动参加土地托管。目前,公司在全县5个乡镇建设土地托管服务站122家。
(三)创新“合作社+供销社”运营机制。土地托管服务站按照公司安排,对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抓好土地整合,保证土地成方连片(减垄增加面积7-15%),并负责利润测算、农户收入发放、分红收入管理和财务公开,解决托管农户的矛盾纠纷问题。利益的分配采用“保底+分红”的方式,农户首先可以得到900-1000元的保底收入,收益分红比例为:农户40%,村集体20%,服务站15%,服务公司25%。农户每亩收益可达1500多元,也解决了村集体增收的问题,提升了农资集采、农业机械化程度,降低管理成本20%-30%,提升产量20%左右,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三增”(农民、村集体增收,土地增单产)。
三、科技赋能,延伸链条,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一)引入智慧农业。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公司与北京博创联动达成建设智慧农业的战略合作,建立一个核心农场,N个应用农场,逐步实现托管土地的管理达到无人化或少人化,在解决管理漏洞的同时,可实现降本增效30%,每亩效益提高300元以上。通过推广智能灌溉可减少人工成本80%以上、灌溉效率提升30%、水肥一体化减少农资投入30%、水肥利用率提高1倍、精准管理实现单产提升10%以上。有了政府的支持和科技的支撑,增强了公司推广土地全程托管的信心,计划今年拓展面积达到20万亩。
(二)整合多方力量。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规模,公司搭建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平台”,引进了山东省农担、山东鲁担产融公司、山东鲁粮、各银行、农大肥业、山东鲁研等企业加入,保证了托管服务的安全、高效运营,完善了托管服务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收益共赢。其中,农大肥业与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用农大肥业的肥料,可以保证两季粮食产量不低于1900斤,提升了公司运营安全系数的提升。
(三)打造农业产业闭环链。公司大力推动订单农业,促进三产融合,先后探索了小麦、玉米的订单农业模式。公司与鲁研公司合作,购置了10台育种机,进行小麦的育种、繁殖、销售,每年育种小麦2600吨,种植收获后由鲁研公司进行回收,每亩小麦提升效益120元。公司和上海人良合作,在琉璃寺镇建设加工厂提炼玉米中的聚葡萄糖。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耗玉米3.2万吨,聚葡萄糖产能达到2万余吨,产值约达3亿元。在促进农户、村集体、服务公司实现再次增收的同时,带来了更大的社会效益。